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、汇聚创新人才、开展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。近年来,江苏中烟鑫源烟草薄片有限公司积极统筹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,推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把握趋势 搭建“舞台”
校企合作、互惠互利、双向奔赴——在鑫源公司,提到这三个关键词,员工们会不约而同地提起“研究生工作站”。
2023年12月,鑫源公司与郑州轻工业大学共建“研究生工作站”。自建站以来,该站已培养2个批次的研究生,双方围绕烟草综合利用以及微生物发酵产香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,承担行业级科技项目1项,江苏中烟科技项目1项。
打造“研究生工作站”,是鑫源公司近年来聚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、持续深化创新平台建设的举措之一。
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在鑫源公司看来,深化创新平台建设,能够更好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。自2021年开始,他们积极搭建青年创新工作室等平台,不断丰富企业内部创新载体,为科技人才科研攻坚厚植沃土。
鑫源公司充分认识到创新不能“单打独斗”,企业要勇于和善于利用外部资源,积极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协作建设创新平台,面向产业需求共同聚焦创新课题、联合开展科研攻关、协同培养科技人才,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。在此思路之下,他们依托创新平台共建,积极拓展创新“朋友圈”。
——充分借助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的学科优势、河南新桥烟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试验证平台优势,共同建设“香精香料精益制造联合工程中心”,围绕平台建设、精益制造、质量一体化管控以及产业运营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,进一步融入行业产业链供应链。
——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,共建“天然基因香料生物制造联合工程技术中心”,联合推进香料靶向开发及配套中试工艺装备、规模化生产及精细化加工技术研究,为搭建特色功能香料创新应用平台奠定基础。
——多方联建“特种纤维材料联合实验室”,聚焦烟用材料开发、再造烟叶工艺改进开展联合攻关,促进集烟用纤维材料基本特性研究、开发及产品集成应用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建设。
——与东南大学、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,系统引入智能异物除杂、过程水分智能调控装备技术以及减害降焦、生物合成、特色提取制备等科技成果,加速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。
对内统筹力量、整合资源,对外互联互通、成果共享。鑫源公司坚持产业导向,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新突破,坚持融通链接,不断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。近两年来,鑫源公司创新成果数量逐年增长,获得授权专利27项、登记软件著作权16项,研究开发的产品品类不断丰富。
强化保障 激活“春水”
建强平台,是为了用好平台。
为保障平台顺畅运行,鑫源公司不断丰富创新平台建设内涵,完善常态化创新平台支持机制,提升设施、数据、人才的共享共用效率。
立足于“制”,拟定了一系列创新平台组建、建设、评价等管理机制。推进“一平台一规则”的精细化治理模式,多方携手共同为“研究生工作站”“香精香料精益制造联合工程中心”“天然基因香料生物制造联合工程技术中心”等平台制定相应的平台运行管理办法,组建平台工作委员会,拟定平台建设中长期规划,保证平台平稳运行。
着眼于“用”,积极推动平台资源共享,打破部门、团队之间的壁垒,鼓励跨平台、跨领域合作,让创新平台成为知识流动和技术碰撞的“催化剂”。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、项目对接会等活动,促进平台内外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,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。
平台有效发挥作用,需要持续激活人才“春水”。鑫源公司高度重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。一方面,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,为平台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大智力支持;另一方面,加强内部人才培养,通过组织培训、学术交流、项目实践等方式,提升平台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。此外,他们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,对在平台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,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近两年来,鑫源公司有2人获评行业高级工程师,2人进入江苏中烟重点青年科技人才库,3人获评淮安市“533英才工程”拔尖人才、骨干人才。
打破思维茧房,铺就向新之路;疏通制度“经络”,深耕人才沃土。鑫源公司以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,为创新平台的发展筑牢根基,让创新资源在平台上充分涌流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技术骨干在青年创新工作室交流探讨技术研究思路。 王芯苏摄

技术人员在分析研发样品主要化学成分。王芯苏摄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,欢迎转载
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:https://yige-home.com/article/45942.html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