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科技论文39篇,获得专利授权69件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9件,质效改善项目输出成果97个,小改小革实施127个,QC成果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74万元……这是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黔江卷烟厂自2022年以来交出的创新创效“成绩单”。
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,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‘双创’(创新创效)工作已成为推进工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。”近日,受评黔江卷烟厂“创新之星”的制丝车间维修电工龙爱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。
近年来,黔江卷烟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建立完善创新创效工作机制,深化创新实践,营造良好创新氛围,员工创新创效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,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黔烟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。
多维发力 强基赋能谋新篇
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创新创效工作高质量开展的重要支撑。
近年来,黔江卷烟厂坚持统一规划、归口管理、分类实施、问题导向的原则,积极整合资源要素,建立完善“1+6+X”创新管理制度(“1”即创新创效管理办法,“6”即“科研项目、QC活动、合理化建议、小改小革、修旧利废、质效改善”6个方面的管理制度,“X”即业务接口),搭建创新创效平台,为工厂有序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奠定良好基础。
为强化创新创效工作管理,2021年,黔江卷烟厂成立创新创效管理委员会。委员会下设质效改善管理、工艺质量管理、设备管理、合理化建议管理、创新创效人才管理5个领域的专业小组,负责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的制定、本小组领域项目的服务保障和成果推广,为开展创新创效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和工作指导。
此外,黔江卷烟厂还组建了创新创效项目评审专家库。专家库分为安全、管理、经济、工艺质量技术、信息技术、工程设备技术等6个类别,负责评审、评价、验证工厂创新创效项目,为促进创新创效项目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充分整合的创新资源、适度有效的激励机制、科学多样的创新方法……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台,激发了员工创新创造的热情,有效扩大了参与面。2022年以来,黔江卷烟厂参与创新创效工作的员工累计达2382人次,参与率37.66%。
在此基础上,黔江卷烟厂一体推进创新人才培育和创新创效工作,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人才培育模式,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培训、技能竞赛等活动,创新采取“双师带徒”模式,整合优化内部人才培训资源,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,让创新创效工作成为发现人才、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。
“我们会继续坚持积极向上、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,力求在创新领域取得更多具有突破性、开创性的成果,助力工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。”动力车间电气维修高级技师、王兵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王兵说,接下来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将会放在设备技术革新和修旧利废上,努力通过技术改造为工厂发展作出贡献。
截至目前,黔江卷烟厂已有内训师42人,编制教材658册、制作内部培训课件89个,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充实。
聚焦实效 向新而行促发展
改短小盒透明纸侧封搭口、加大侧封烙铁工作面弧度,提升盒装透明纸侧封质量;
研制锅炉天然气报警智能联动控制系统,降低了特种设备综合能耗指标,进一步确保设备使用安全;
开发数据机房湿度智能化防偏差监控系统,保障了重要信息设备和数据的安全;
打造卷包质量缺陷防控平台,实现产品质量缺陷的识别、分析和防控手段智能化,产品质量持续提升……
依托创新创效活动,一大批创新成果从一线产生,又推广应用于一线。
近年来,黔江卷烟厂围绕提升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,立足主责主业大力开展科研攻关。在专家领头、广泛参与、全员行动的创新氛围中,工厂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取得了新突破。
“在我看来,创新创效不仅是要有成果,还要依靠创新成果的落地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,为工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”动力车间电工、创新创效优秀项目领头人高远嵩说。
围绕提质、降耗、增效的目标,黔江卷烟厂鼓励员工大力开展质效改善活动,各部门申报项目134个,立项110个,输出成果97个;组织各质量管理小组开展QC活动攻关,形成成果29个,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74万元。
近日,在黔江卷烟厂制丝车间,贮丝工序正在使用贮丝柜进料智能防错系统,该系统用智能防错替代人工防错,消除贮丝柜进料混牌、混批风险。这一系统是制丝车间2022年QC项目创新成果,在2023年度中国质量协会QC成果发布获得一等奖。如今,此类创新成果的实践、运用和推广在工厂内部随处可见。
黔江卷烟厂还致力于通过“小改造”“小举措”解决实际问题,以小改动发挥大作用,大力推进小改小革活动;围绕企业管理、安全生产、队伍建设、质量提升等方面征集合理化建议,共收集合理化建议471条,产生成果25条。
此外,黔江卷烟厂坚持能用尽用、能修尽修的原则,深挖设备潜力,组织开展修旧利废,维修大额备件及总成部件125件次,为工厂节约成本合计328.54万元,实现了降本增效。
黔江卷烟厂表示,他们将继续锚定“打造新时代精品卷烟工厂”这一目标,在优化创新生态、培养创新人才、强化科研创新、加强成果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,发挥创新创效工作对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提升的支持和促进作用,为推进工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